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琵琶行(并序) 学案(1)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琵琶行(并序) 学案(1)第2页

  D.侧面描写:用简练的笔墨突出音乐感人的艺术魅力。

  解析:选B。不是"借景抒发自己凄苦悲凉的心情",而是"情景交融,即景生情"。

  二、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结合课文内容,把下列词语分为两类(不分先后顺序),填在下面这篇文段的横线上。

  ①苦竹 ②杜鹃 ③枫叶 ④黄芦 ⑤荻花 ⑥瑟瑟秋风 ⑦偏僻低湿的居处 ⑧茫茫江水 ⑨寒风 ⑩哀猿

  《琵琶行》一诗,诗人一方面通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忧闷哀伤的心境;另一方面又借助(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生活痛苦,抒写政治上的忧愤。客观描写与主观叙述结合,营造出凄迷伤感的意境。充分欣赏之,能激起情感共鸣,也能更深地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上下文连贯、得体的能力。根据下文"客观描写与主观叙述"这句话可知,(1)处应该填写"客观内容",即"实物",(2)处应该填写"主观叙述",即染上诗人个人情感色彩的事物。还要注意(1)处填写的词语作用是"衬托忧闷哀伤的心境",(2)处填写的词语作用是"渲染生活痛苦,抒写政治上的忧愤"。根据这两点,结合课文内容和所学的知识即可分类。

  答案:(1)③⑤⑥⑧⑨ (2)①②④⑦⑩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公元815年~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介绍"浸月亭"特点的文字,精选出关键词句,再加以整合。

  答案: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一、基础考查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荻花(dí) 浔阳(qún)

  B.霓裳(ní) 虾蟆陵(há)

  钿头(dìnɡ) 西舫(fǎnɡ)

  C.慢捻(niǎn) 银篦(bì)

  嘲哳(zhāo) 谪居(zhé)

  D.六幺(yāo) 呕哑(yǎ)

  阑干(lán) 铮铮(zhēnɡ)

  解析:选C。A项,"浔"读"xún";B项,"钿"读"diàn";D项,"哑"读"y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