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四十五:1.3重点地区和国家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四十五:1.3重点地区和国家第2页

新兴产业(信息产业,IT业):九州岛上的北九州(硅岛)

渔业:北海道渔场开成原因:(1)地处近海有丰富的饵料;(2)寒暖流交汇(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识记:世界主要洋流

相关知识链接及考点:东亚农业特点(以日本为例) 日本的政治经济

2.东 南 亚

(1) 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世界的十字路口)

(2) 地形分布:马来半岛、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最大的岛屿是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 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

(3) 河流:红河、湄公河(澜沧江)、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都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

上游河谷呈"V"型,下游河谷呈"U"型

原因:是冰川的侵蚀作用和流水的切割作用,而在下游在流水冲击作用下河面变宽、河谷变地平坦。

(4)气候: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地区尤其是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降雨类型多为对流雨,加之赤道低气压的常年控制使该地区降雨丰富。

原因:赤道上空对流层最厚,对流层下部空气湿润,大气对流旺盛。

(5)主要居民和迅速发展的经济:

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生产类型: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经济为主

主要代表:① 稻米

② 菲律宾:椰子、蕉麻

③印度尼西亚:金鸡纳霜、胡椒;

④印尼、文莱:石油

⑤泰国:马来西亚:天然橡胶和油棕、锡矿

(6)新加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特点:领土狭小,被称为"花园城市"

支柱产业:(1)马六甲海峡的港口业 (2)旅游业

(3)电子加工业 (4)海上平台炼油

经济转型:由发展初期的劳动密集型转为现在的智力、技术密集型,

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东南亚地区的地源政治:

该地区国家的经济以单一的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常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存在着严重的剪刀差关系,该地区近年来为发展区域经济各国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集团化成立了东南亚经济联盟(东盟)10+1(中国)10+3(中、日、韩)还修筑了泛亚铁路以加强各国联系。

相关知识链接及考点:区域经济的集团化、全球经济-体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3.南 亚

(1) 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   (2)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自然地理特征:①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的一部分崎岖狭长;

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广阔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