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1):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1):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4页

  制度的发展,特别是议会议员产生的条件。"1741年英国的下议院",反映了英国两党召开议会的情景。

  【史料应用】 2.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 ②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 ③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考查对英国议会改革知识的再认再现。①是主要原因,②是改革目的,③是改革的结果。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39[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这则历史纵横反映了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史料应用】 3.结合历史纵横,分析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答案要点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从而国王的政治作用体现在: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是英联邦首脑,维系联邦。

  

  

  思考:(1)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2)《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P37)

  知识点拨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提高了议会的权力。所以有人说:"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答案要点 (1)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

  (2)《权利法案》颁布前,英国国王大权独揽,王权至高无上。《权利法案》颁布,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则由颁布前对国王拥有一定的限制权发展到颁布后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变式1 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上说明(  )

  A.这次革命只是改革了国家政权的形式,但其本质没有变化

  B.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未发生任何变化,只是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C.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的大权,两者关系是平行的

  D.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D

  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国家政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议会与国王的地位都发生了转变,且议会超过国王,所以,A、B、C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一、本课测评

  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P39)

  知识点拨 结合所学《权利法案》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剖析英王和议会的权力;从政治体制、民主建设、国王的地位及对世界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案要点 (1)特点:①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2)作用: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它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