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一)第3页

  1.加强与西方各国在各方面的来往和合作

  (1)1978年12月,中美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82年8月,中美签署《八一七公报》。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就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2)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到1983年间,双方确认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四项原则。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

  2.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领导人先后访苏。1996年,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中国同周边的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家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3.积极倡导和开展多边外交

  (1)1993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l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倡议举行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议。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一一"上海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u月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太经合组织发展史上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会议。此次会议是在世界和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即将召开的背景下举行的。在友好、协商,求实的气氛中,与会各国领导人围绕着"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深人交换了意见;就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发表了《领导人宣言》,通过了《上海共识》《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反恐声明》等一系列文件;与会领导人还与工商界代表进行了对话,听取了工商界人士就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出的建议。

  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亚太区域合作进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对巩固和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一些国家的官员表示,上海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历史上继西雅图会议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侵略战争的态度 1995年6月9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以不到半数通过一项《以史为训,重表和平决心的决议》表示:"在战后50年之际,对全世界的阵亡以及因战争等原因的死难者表示诚挚的追悼。"

  日本2002年送审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说成"民族解放的战争",把发动太平洋战争说成"为解放殖民地而进行的大东亚战争",把吞并朝鲜半岛说成"为维护亚洲安全而进行的正当合并"。由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就日本教科书问题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日本政府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 日本政府则表示将对历史教科书的审定工作采取"不进行政治干预的方针",对有严重问题的教科书予以放行。日本《产经新闻》竟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要求日本政府阻止教科书出笼是干涉日本内政。

邓小平1979年访问美国为了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邓小平应邀于1979年1月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