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四上 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
人教版(新)  四上 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第2页

③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怎样求?(总价÷数量=单价)

小结: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建模思想。】

3.巩固练习

(1)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①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

②学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每台复读机多少元?

答案:(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2)已知数量和总价,求单价。

解析:【考查目标1】。将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对"单价、数量、总价"三个概念的认识。

(2)①小王买了5瓶可乐,每瓶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②小王买了5瓶可乐用了15元,每瓶可乐多少元?

③小王买可乐用了15元,每瓶3元,买了几瓶可乐?

答案:(1)3×5=15(元) (2)15÷5=3(元) (3)15÷3=5(瓶)

解析:【考查目标1、2】。

(1)已知数量和单价,要求总价。就是求5个3元是多少元,用乘法计算:单价×数量=总价。

(2)已知数量和总价,求单价。就是求把15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价÷数量=单价。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就是求15元中有几个3元,用除法计算:总价÷单价=数量。

4.课堂总结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在单价、数量和总价里,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三)课时作业

1.提出一个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1】。"单价、数量、总价"概念的理解。

2.只列式,不计算。

①每箱苹果30元,8箱苹果多少钱?

②妈妈用300元买了5件同样的上衣,每件上衣多少钱?

③每千克香蕉5元,35元可以买多少千克香蕉?

答案:30×8 300÷5 35÷5

解析:【考查目标1、2】。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3.

答案:三种买法。一可单买一种,即18×3=54(元);二可买两种,即18×2=36(元),36+21=57(元);也可21×2=42(元),42+18=60(元)。

解析:【考查目标3】。针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练习,信息量较为丰富,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4.小明到超市想买9支圆珠笔,有两种包装,单支的包装4元一支,9支一盒包装的27元,你觉得小明怎样买合算?

答案:比单价:27÷9=3(元) 3元<4元

比数量:27÷4=6(支)......3(元) 6支<9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