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九上部编版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九上部编版语文《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教学设计第4页



20

钟   四.品读诗歌

  1. 诗人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得以抒发与升华,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吗?

  点拨:通过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即成为意象。

  明确并板书:

  鸟:诗人自己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光明与希望。

  歌 唱 "土 地 " ,表 赤 子 忠 心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是一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4."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