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复习提纲(川教2011课标版)
八下复习提纲(川教2011课标版)第2页

⒉土地改革

⑴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⑵概况: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接着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⑶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⒊恢复国民经济

⑴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困难的程度。

⑵措施: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②稳定物价,统一财政收支;③开展"三反"运动(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和"五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

⑶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标: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⒈第一个五年计划

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一化三改")。

⑵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①重要任务: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订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石油、飞机、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  即主要特点)。

②成就:在苏联的帮助下,兴建了156个重点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飞机、汽车、电子和重型机器制造等工业从无到有,基础工业实力增强;交通运输业有巨大发展。

③结果: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外因:苏联的帮助;内因:坚持"以国内力量为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我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结果 (代表人物:革新能手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④意义(影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开始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⒉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⑴概况: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⑵实质: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⑶方式:①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是通过厂(店)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的形式,采取和平的赎买方式,有代价地将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赎买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

⑷意义: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深刻社会变革;②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4课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