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学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学案第3页

1.产生:明代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特点:发展缓慢;具有地区性和不平衡性。

3.发展缓慢的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2)直接原因:传统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3)主要原因: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

主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史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史料解读]

史料一划线部分"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不得仕宦为吏"说明汉朝实行抑商的政策。

史料二划线部分"农为最贵""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说明雍正帝认为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的关系,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给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带来重大消极影响。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史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提示 (1)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

(2)重农抑商。为限制土地兼并,保证有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稳定社会秩序,以保证长治久安。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限制了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