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2 6.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2 6.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教案第3页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

  (2)功绩: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众多的志士仁人显示了可贵的斗争精神。

  (3)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基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从辛亥革命的结果来看,这些基本目的都没有达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彻底改变,因此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失败了。

                                  

  

  探究点一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以今日之时势言之,立宪之利有最重要者三端: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一曰,外患渐轻。今日外人之侮我......而不以同等之国相待。一旦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策,为平和之邦交,大利二。一曰,内乱可弭......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

  (1)根据材料,分析清末新政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对外取媚于洋人,对内欺骗民众、笼络人心,平息民众革命怒火。从根本上看,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二 光绪三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康有为在《中国维新报》上发表"布告"说:"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报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对待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