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3单元 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3单元 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1)自然原因

地理位置特殊 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 黄土质地特殊 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干燥时较坚实,遇水容易分散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2)人为原因

  ①人地矛盾突出:生产力水平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减少。

  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制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露天开矿;无计划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③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规模扩大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易错警示] 轮荒不同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中的轮作。轮荒是黄土高原地区自古以来就已盛行的一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是一种粗放的、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采取开荒-耕种-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抛弃-迁移-开荒的耕作过程。轮荒加剧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①合理利用土地。

  ②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2)综合治理的原则

  ①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

  ②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③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3)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