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二教材变动新突破讲义:第3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二教材变动新突破讲义:第3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0世纪

20年代末

30年代初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②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

(3)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

①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②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0世纪

30年代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

(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国家福利制度

(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 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   二、"轻重"难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列宁时代)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①农业: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工业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4)评价: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

(2)内容:①农业:粮食税;②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