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六):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0年高考地理备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六):整体性和差异性第5页

 [例题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答案】B

【解析】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从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入手。分析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一内在联系有两种主要表现:一种是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另一种是各组成元素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它们之间,这一要素影响其他要素,这一部分的变化影响另外部分的变化。

考点三: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8、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受太阳辐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有规律更替;以热量为基础,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案例: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典型,以非洲大陆最典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案例:中纬度地区显著尤其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