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3页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生字、词语。

  2.背诵并抄写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至第三自然段,我们会猛然发现作者通篇运用了想象、拟人的手法将山中的景化作友人。"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为此,我在教学时设置了问题: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访问了几位朋友?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内容以及结构。接着是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思考"你觉得作者与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里体会到了?"用这些问题带动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那份深厚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2.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朋友"的深情,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一同拜访了他的哪位老朋友? 二、山中会友,品读悟情。

(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走进林中"部分。

  (1)作者在树林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2)哪些具体语句体现出人树之间默契的知己情谊?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五自然段。

  (1)作者又拜访了山中的哪些朋友?

  (2)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3)体会第二人称用法的好处。

  (4)激发想象:作者还可能拜访山中的什么朋友?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语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