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选修1-1 1.1电荷 库仑定律 教案(7)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选修1-1 1.1电荷 库仑定律 教案(7)第2页

  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写下了"顿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琩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电荷: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①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做一做" 验电器与静电计

  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

  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二、起电的方式及原因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动画演示)

  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