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点题对应”学案:《抗日战争》
历史新人教版必修1“点题对应”学案:《抗日战争》第3页

1.《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卢沟桥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从《松花江上》到《卢沟桥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准确的是( )

  A.从东北沦陷到华北、华南沦陷 B.国共从内战到走向联合抗战

  C.从东北沦陷到中国人民奋起抗战 D.国民党从不抵抗到奋起抗战

2."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作品的创作时间最可能是在( )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45年

3.1937年7月7日,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

4."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雅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

  A.《甲午悲歌》 B.《台湾沦陷》 C.《珍珠港祭》 D.《日寇投降》

5.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

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右图是该剧人物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

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③国共两党坚

持的抗战路线相同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的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中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1.C 2.C 3.B 4.D 5.C

6.(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次要原因:世界反当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的推动。

w.w.w.302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