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5泥石流》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5泥石流》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引出本节课的"主角"--舟曲。

展示:王凯的个人照片及在泥石流发生前的微博,介绍其背景(一位普通的大二学生,同时也是舟曲泥石流的一名会玩微博的幸存者)。

展示:王凯的微博上的图片(2010年8月8日凌晨王凯一家人撤离到六楼),并且展示微博内容,提问:在2010年的8月8日凌晨王凯究竟遇到了什么?是水灾吗?导入新课--泥石流

(本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以人称藏乡江南的舟曲县内的壮丽风光为本节课开头,旨在与本节课后面的泥石流的危害相对比,给予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并且以王凯的微博作为本节课的贯穿主线,形式较新颖,与现实较贴近,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展示王凯之前的微博与发生泥石流当天的微博依次展示,引出泥石流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对比的作用,学生脑海里定会引发思维的碰撞,思考王凯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泥石流。本节课善于采用对比的手法,借鉴电影的拍摄技巧,为的就是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新课部分,我选择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因此这部分会采取模拟实验及相关的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开展。

1、泥石流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展示:当时的央视关于舟曲泥石流的视频,介绍舟曲特大泥石流;

模型:书本上的土质山谷模型,教师介绍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注意点;

实验:模拟实验的步骤一、二,提问实验现象;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文字讲解现象;

比较:接着请学生观看泥石流的实拍视频,请学生比较两者是否相似?在比较基础上,教师讲解该模型是模拟泥石流的模型;

分析:在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之前,我请学生先分析土质山谷模型洒水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分析该原因时,学生的分析角度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提示学生从模型本身的因素和外界因素(坡面物质、模型坡度和洒水)进行分析,辅助学生回答;

(以上是关于土质山谷模型的分析,归因到这三个因素:模型的坡面物质、坡度以及洒水这个外界因素。利用这个直观的模拟实验的展示,学生能够根据这三个因素较容易地分析出模型产生现象的原因;之后再与实际的泥石流相联系,这样的过渡,学生较易接受)

在学生分析出模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后,请学生将模型的三个因素类比到实际的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