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墙上的斑点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墙上的斑点 学案第5页

  跳跃流动的物象,使文本具有一种诡谲神秘,散漫不羁的特征。但由于时时处处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顿悟,却使这些平常而又奇特,琐屑而又稍纵即逝的无数个意象显出了一种强劲的穿透力。在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笔下,那些惊人的哲理,常有以下作用:

  

例句 作用 承接点 具体功能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 引导过渡   对斑点展开联想之前。   说明了人的思维与意识的特点,为后面的联想奠定了基础。   "即使到了这种地步,生命也并没有结束。这棵树还有一百万条坚毅而清醒的生命分散在世界上。" 概括总结   从斑点联想到木块上的裂纹,联想到木板,再联想到树及树倒下之后。   通过前面意识流动描写的概括,揭示了生命的本质与意义。   "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和"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突现、提升主题   文章表现了生命的神秘与不可控制,否定束缚生命的种种陈规陋习,追求生活的自由流畅。   明确文本的意义,对文本中出现的无数个意象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写法阐释]

  1.内心独白的手法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写作的主要技巧之一。这篇小说通篇都是主人公的思想过程,这里除了主人公外没有其他人物,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小说在开始时向读者介绍了一个时间"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之后,我们便随着主人公的思绪,一会儿批评"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一会儿感慨"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一会儿又发出疑问"到底为什么人要投生在这里,而不投生到那里",这完全是一个人活生生的心灵写照。

  2.任意流淌的时序

  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正常时间为顺序的结构,在心理变化和意识的流动中,常常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彼此颠倒、交叉,相互渗透,使人物的视觉、回忆、向往三种现象交织、重叠在一起,根据"心理时间"创造出异常的结构,从而展现人的意识的跳跃、穿插的复杂性。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的意识便呈现一种非常自由、任意流淌的状态。

  3.自由自在的联想

  本篇小说运用了自由联想,以形象独特的比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惜任何代价来揭示那种内心火焰的闪光",那种在头脑中一闪即过的信息,遵循了"精神主义"的创作方法。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我不敢肯定,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一个平滑的古冢,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上的那些古冢,据说,它们不是坟墓,就是宿营地。在两者之中,我倒宁愿它们是坟墓,我像多数英国人一样偏爱忧伤,并且认为在散步结束时想到草地下埋着白骨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定有一部书写到过它。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准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和附近的牧师互相通信。牧师在早餐的时候拆开信件来看,觉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