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第2页

一、谈话激趣。(3分钟)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探究(26分钟)

(一)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3、分角色朗读第1自然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二)学习第2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 自然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军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深深的深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