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第4页

相似之处。

板书:19世纪 赫胥黎

1. 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1)媒体出示: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读句子,感受用词的准确。

(3)交流:"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 科学研究必须十分严谨,科普文的语言表达也必须非常准确,不能含糊。

(1)媒体出示句子: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读句子,体会用词的严谨。

(3)交流:"很可能"表明这是科学家的科学假想,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说明:科普文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研究一样,需要严谨和准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来感受课文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这里可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以句1为例进行句子的比较,通过明显的用词差异体会词语的作用;第二步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句2,进行语言理解的感悟。

3. 早在19世纪,赫胥黎就发现了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但相关的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研究的突破出现在1996年。

板书:重大发现

(1)这一"重大发现"是什么?读节2,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3)理解词义"欣喜若狂"--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