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1(1)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1(1)第5页

 ①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

②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③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体验高考:

 (2015全国卷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高考样卷展示:

(2)原因: ①真理是客观的,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记住乡愁》采用纪实手法讲述中华美德故事。②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所以不同学者会产生不同感受。③人失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限制。

高考原答案展示: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课本原文)

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

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

整改后答案展示:

39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2分)

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