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第3页

  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新变化,以此带动全课,引用较多贴近现实、学生耳熟能详的材料、图片,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福利国家宣传画、漫画和新闻照片、微软的广告片等素材。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 登月第一人

  (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四个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运用,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理论核心:国家干预经济

  【备课资料】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说明资本主义通常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他主张由国家实行旨在刺激总需求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达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危机。

  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在60~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7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的原有理论难以进行解释和提出相应政策,并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的严重抨击。

  ◆运用: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第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

  (2)20世纪70年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特点:"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外贸增长趋缓等。

  ◆措施: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说明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挑战)

②实行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