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七 第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七  第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案)第3页

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思维点拨]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苏联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2)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主题 斯大林模式

1.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史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史料二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史料解读]

史料一说明外部环境决定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史料二说明苏联通过税收、价格剪刀差等方式剥夺农民,满足工业化的条件。

[问题思考]

(1)斯大林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史料二,谈谈你对苏联工业化政策影响的认识。

提示 (1)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加强国防建设。

(2)史料表明苏联牺牲农业来实现工业化的政策。这种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但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特点

史料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①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②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

[史料解读]

注意①中信息"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②中信息"指令性计划"归纳概括"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