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 学案(3)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 学案(3)第2页

  本材料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2)面对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正是因为人们杀死了狼,才使得大山荒芜、没有生机,生态失去平衡,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泥土冲刷到大海去。大自然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联系、不可缺少的。人们应该用整体和有机的世界观来对待荒野和自然。

  本材料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3)人一直把自己当成高于一切的主宰,结果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被污染,物种在灭绝......疯狂的掠夺,让地球变得伤痕累累。人们高举文明与发展的旗帜,一路高歌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利奥波德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借一声惊心动魄的狼嗥,诗意地表达了一种对环境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告诫世人要站在与万物平等的角度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责任感能催生忧患意识,滋养高贵的心灵。让我们树立平等意识,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让地球家园在青山绿水、生机盎然中走向和谐。只有如此,地球才能变得更加生机盎然。

  本材料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曾几何时,大自然赐予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河中鱼虾竞游,山间鸟鸣兽走,气候四季分明,人们怡然自得。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那些给予人类方便的技术发明,渐渐地将自然界的光彩抹去,直至剥夺。忘记了是从哪一天起,山再不见那么葱郁,水再没有那么清澈,四季更替的规律被打乱,莫名的灾害次第蔓延。

  聪明的人啊,你可千万不要忘了,你生活在自然中,你的拥有是她的给予,你的存在是她的恩惠。你又怎能忘记她的存在,忽略她的警示,变得恣意妄为起来呢?

  频频发生的各种灾害提醒我们:在自然中生活,要遵守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张弛之间,要牢记对给予我们赖以生存

  的大自然,加以保护和爱护。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我们所拥有的安逸生活,并延续至子孙万代。

  (摘自重庆高考卷满分作文《生活在大自然中》)

  

  答案:

  

  2.提示: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山水景物中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出自己的傲世情怀。

  3.提示:(1)人生境遇相同。苏、柳二人都是在遭受贬谪的情况下寄情山水,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解脱的。

  (2)对自然的感悟不同。苏轼"乐水",在大江之上借用江水、明月等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从而摆脱了消极的"悲"的情绪,使主客都回到欢快的境界,体现了一种豁达与超然,重在哲理思索;而柳宗元"乐山",游历西山,在与大自然的际会中沉醉,真正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重在主观感受。

(3)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苏轼在对江水、明月、音乐、清风的描写与对历史人物的联想中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精神的滋养;而柳宗元则在感悟的同时用"斫""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