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晋教版下册 第八章 省内区域 8.2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八年级地理晋教版下册 第八章 省内区域 8.2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第2页

  [讲授新课]

  古今交通要道

1.指导学生渎读图8.14、图8.15和教材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明确河西走廊所在的省份、地理位置以及河西走廊得名的原因。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介于祁连山和合黎山、龙首山(读图确定这三座山脉的位置)之间,长达l 000多千米,因位于黄河以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2)认识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图中找出通过河西走廊的重要的铁路线和铁路沿线城市武威、张掖、酒泉等,说明目前这里仍是联系亚洲和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

(3)认识祁连山对于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 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在春暖花开之时,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成的溪流,是河西走廊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这里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绿洲点缀在西北干旱的大地上,是古今驿路商旅的必经之地。

2.指导学生读图8.16和图8.17,如果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做一简单介绍,教师亦应提前做好准备,适当补充一些资料。

  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是万里长城之明长城西端起点,丝绸古道上的重要关隘,雄峙于祁连山脉与黑山之间,地处河西走廊西段最窄处,地势险峻,气势雄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天下雄关"。

  [反馈练习]课堂活动

  参考答案:

  1.绿洲面积缩小了,会给河西走廊带来干旱、扬沙、沙尘暴等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减产,影响西部大开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和生态环境

  [讲授新课]

板书:灌溉农业和生态环境

1.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学习,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和图8.18来完成。

(1)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明确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壤、水源、气候条件,致使这片古老的绿洲有水即为良田,无水便是荒漠。

(2)从图8.15中可以看出,河西走廊的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东西为狭长走廊,南部高峻的祁连山,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地,其冰雪融水和河流对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人口分布以及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中部走廊平原地带,灌溉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北绿洲灌溉区的精华宝地。

(3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走在了甘肃省的前列,灌溉历史悠久,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高梁、马铃薯、胡麻等是绿洲上的主要农作物。但是,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