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4页

4、文中还有一处含"骄傲"的句子: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出示) 那么,温迪有什么值得"我"骄傲呢?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令你骄傲吗?"我问。"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①温迪有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是"我"的骄傲,读--

②对比出示: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温迪而骄傲。

你发现了什么?琳达为什么要强调这个"14岁"呀?浏览全文,你有什么惊奇的发现?是啊,孩子们,14岁的琳达面对角膜捐赠表现的是拒绝、是哭喊,而同样的14岁,温迪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在对比中温迪在精神是如此可贵,难怪琳达会感慨,读--

四、升华拓展,畅谈品质。

1、琳达一家人的对话让我们感动。其实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捐赠眼角膜,比如王飞越,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医生,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竟然做出了一个震惊的决定:(看录像)。

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zhuó)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作家巴金说:我的一生始终操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爱因斯坦、巴金关于"生命意义"的见解说的不正是父亲、温迪、王飞越他们吗?

你想对他们中谁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我想多你说:__________(琳达、父亲、母亲、温迪......)

2、亲爱的孩子们,你琳达对捐赠眼角膜的态度之所以能有360°大转弯,温迪小小的年龄就有如此的奉献精神,都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对,是父亲,是父亲深深影响了"我" 和温迪,也就是--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出示)

那父亲留下的是什么呢,谁能说一说?

3、课前我们提出"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把?变成!)齐读课题--用心读--再读,把你的感悟送进去,把你的感情送进去,把这份情送给琳达一家人,送给王飞越,送给千千万万有爱心的人。

五、补充结尾,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