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滕王阁序 教案5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三 滕王阁序 教案5第2页



生4:句式太整齐,一口气读不下来。

师:你举一段文字试试看。

(生4读"嗟乎!时运不齐......岂效穷途之哭!",读得气势恢弘,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大家鼓掌。)

师:读得很好啊。

生4:我很喜欢这段文字。读了很多很多遍。

师:你可以尝试把它背下来。下一位。

生5:我觉得王勃写得太矫情了。到一个地方去玩儿,就写了一篇文章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而且这么"悲",我们不会这样来思考的。

师:我们不这样想,就不允许王勃这样想了?(生笑)

师:五位同学说了自己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三点:一是难以读懂;二是难以理解;三是难以共鸣。既然因为难而不喜欢,那我们就从"难"字入手。且让我们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看看《滕王阁序》是怎么成为文学经典的。

这篇文章其实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思路:"事一景一情"。请大家说说: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

生6:写了王勃的父亲被贬官到偏僻的交趾,他前去探望,途经洪洲,参加了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的盛会,看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描写了滕王阁盛会上的人的俊雅,景的美丽,感到非常高兴,而后乐极生悲,又来感慨自己的身世。

师:很好!请看我这里有一则材料:(投影)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