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3页

2. 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的策略。代表人物:公孙衍、苏秦。朝秦暮楚。

连横: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代表人物:张仪

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 千耦其耘:西周时期,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场面。

2. 铁器牛耕的作用:春秋时期铁器,战国时期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3.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个体生产逐步取代大规模的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简单地说,奴隶主→新兴地主;奴隶→农民。

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p43)

1. 历史背景/原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国内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新兴地主阶级无法达到政治述求;秦孝公不甘于现状,企图变法富国强兵。

2. 内容/措施:(1)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2)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3)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4)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为县令,国君任命。

      (5)统一度量衡

      (6)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3. 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比较彻底、全面、成功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在秦国得到巩固和发展。

  【问题】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答: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秦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 甲骨文: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又称卜辞。

2. 甲骨文的意义: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3.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4. 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 金文(铭文):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

6. 甲骨文和司母戊鼎都是在殷墟出土的。

第十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

1. 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思想成就:(1)"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2)"礼":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3)"德"(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3. 教育成就:(1)教育举措: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4. 儒家学派的历史作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