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学生作文辅导】跟我学观察35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学生作文辅导】跟我学观察35第3页

彼,由表及里去思索。如松柏的不畏严寒,做霜斗雪的不屈精神;小草"野火烧不尽"的顽强生命力;火柴燃烧自己,用生命之光去点燃别人的生命之火的无私品格;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勤劳,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等等。这样,我们就可进一步从本质上抓住事物的特点了。

要善于选观察点

要写好一个事物,先要观察它,熟悉它。站在什么地方观察,这个地方就叫"观察点"。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看到的事物也就不同。"移步换景"除了说明景点多外,与观察点的变化也是有关系的。"移步"就是观察者边走边看,观察点也随之移动变化。由于观察点的变化,看到的景物也随之变化,这就产生了"换景"的效果。宋朝的大诗人苏东坡在观察庐山时,就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著名诗句,这生动他说明了"观察点"一旦变化,物体就会呈现不同的样子,同时也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一棵圆顶大树,你站在树冠下向上看,它很像一把大绿伞撑开在你头顶上,为你遮阳挡雨;你登高从上往下看,它就像一个绿色的小蘑菇了。由于观察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随着变,在树下往上看是仰视,从高处往下看是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是俯视,同一棵树,就给了你两个不同的形象。

也许你有这样的经历,当你登上高高的山顶或坐在飞机上往下看时,房屋就像个鸽子笼,高层建筑也像积木垒成的;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像甲虫在爬行,行人则像小蚂蚁在移动;浩浩荡荡的江河,也成了一条婉蜒曲折的长长的带子。

上面的例子,是讲随着观察点上下的变化,观察事物的效果就不同。即使是在同一平面上,观察点远近的变化,观察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位小作者在观察柏树时,由于观察点远近的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他写道:

我要离开生我养我的村庄进城去读书了,走出村庄,看到村前一排高大的柏树,倍觉亲切。高高的树冠,下面大,上面尖,成圆锥形,像一排绿色的宝塔,威严挺立在村前小溪的堤岸上。走出几里地,我回头张望远去的村庄,那一排柏树像一把把收拢的绿伞,伞把插在堤岸上,像随时准备迎送来来去去的村里的儿女。约摸走了一个多小时,我再次回头遥望,那一排排柏树只露出树顶像一支支蘸满绿色颜料的画笔,倒插在笔架上,笔尖指向蓝天。它是在等待我么?是期待我在这片大地上画一幅美丽的画呢,还是盼望我在蓝天上写一首奇丽的诗?

同是这几棵柏树,近看,像"绿宝塔";远看,像"收拢"的绿伞;离很远看,像"蘸满绿色颜料的画笔"。可见选择观察点和观察角度是多么重要!

不同的观察点各有不同的优势。观察点到底如何选择,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来定。如看日出,看建筑群,看"城镇的全貌,最好能登高观察,这样视野开阔,看得远,就能将景物尽收眼底。而观察细小的物品,如看一盆花,一个工艺品等,则以近为好,近了观察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