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五上5、积的近似数cyp
人教版(新)五上5、积的近似数cyp第4页

 联系生活

 尝试运用 1.水果超市情境导入

学习数学知识,还要会运用数学知识。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去逛逛水果超市吧。

2.过渡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已知条件的创设,引出物品数量,为计算总价作铺垫:老师想买这两种水果,根据生活实际,你们希望老师买多少? 橘子 4.79元/千克 葡萄5.67元/千克

3. 教师现场从学生答案中有目的的挑选整数或一位小数的数量,作为已知条件。

4.教师巡视,收取不同答案:计算的价钱有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及准确值的四种类型。

5. 将不同答案投影展示,引发知识冲突,提问激发学生争论:这么多种答案,你认为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在小组内辩一辩。教师参与学生探究讨论。

6.学生汇报,说自己的理由。

7.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保留一位小数,但在计算物品价格的时候,因为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所以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及时追问求准确值的同学:你明白了吗?

8.积的近似数运用于生活的拓展延伸:用普通的超市收款收据票让学生尝试填写,进一步对人名币的单位及积的近似数的运用加深印象,教师参与指导、解疑。

9.学生填写的收款收据展示,全班评议。

10.对本堂课知识的小结:在实际运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水果超市

运用积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自主参与已知条件的创设,说购买的水果质量.

2. 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自主选择其中一种水果计算应付多少钱?独立计算。

3.学生激烈讨论本题目中积的近似数改如何取舍。

4.指名学生汇报。

5.小组合作讨论并填收款收据的价钱。

6.不同答案的学生更正。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不知不觉中,本节课的探究就要结束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

 学生畅谈,做好笔记。

板书设计:

积 的 近 似 数

六、教学反思

放手学生自主学习 回归生活灵活运用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在我校磨课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的经典课例录制。纵观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