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第1页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选择题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解析:选A 建构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m·2T B.m·220

  C.2T/20 D.m·23T

  解析:选D 某细菌(m个个体)每20 min就分裂繁殖一代,可知其1 h繁殖3代,T h繁殖3T代,T h后种群个体数是m×23T。

  3.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不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解析:选D 种群数量可在环境容纳量即K值附近上下波动;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不会迅速降低;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会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4.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  )

  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后的一段时间内

  B."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C.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

  D."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解析:选D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竞争导致种内斗争必将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