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作业第3页

  二、非选择题

  7.下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与物质循环有关的关键成分是______(填图中字母),与①②两个过程有关的主要细胞器(主要考虑其为真核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⑥过程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具体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类型。与⑥过程本质相同的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

  (3)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来自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

  解析:(1)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的A和B。图中①为光合作用,主要与真核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关,图中②为呼吸作用,主要与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有关。(2)图中⑥过程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它将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CO2,与此本质相同的是②③④,而⑦则为燃烧释放CO2。(3)引起温室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为图中的⑦。

  答案:(1)A、B 叶绿体 线粒体

  (2)分解者 分解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②③④

  (3)⑦

  8.[实验探究]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是极其繁多的。某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有关问题: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实验步骤:

  (1)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2)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7 d,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4)在A1、B1试管中加入________;在A2、B2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并进行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