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作业第2页

D.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画面无法明确充分体现,故A项错误;男女平等画面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社交方式和礼仪的变化,故C项错误;女性走出家庭,集体聚会是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

4.近代以来,上海黄埔等繁华地段经营西装、洋服、时装等业的西装店共有140家。"风气所趋,人人好异",服饰自成一派,称为"海派"。这一现象(  )

A.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

B.说明上海居民普遍接受西方服饰

C.源于辛亥革命彻底批判传统文化

D.与上海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有关

答案 D

解析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加之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和对外开放程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有利于西方服饰在上海地区的流行,故D项正确。

5.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telephone),大足板子毕业生。"歌谣反映了当时(  )

A.传统旧俗遭否定 B.新旧事物的冲突

C.新旧事物的并存 D.社会转型的苦痛

答案 C

解析 材料"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telephone),大足板子毕业生"体现新旧事物的并存,故C项正确。

6.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车服志》

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

材料三 19世纪的后三十年西方女性裙子的重心移向后臀,并用堆积的大蝴蝶结和褶裥来增加后部的丰满感,上体的造型则是突出胸部的丰满。......塑造出的是既窈窕又丰满、既迷人又端庄的西方美女形象。--张乃仁、杨蔼琪著译《外国服装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