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仿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通化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仿真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第4页

 D.对外开放策略突出时序和区域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52分。第25题12分,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里的重要成分,是支撑祖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力量对此认识的摘要。

高骈(唐朝)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顾炎武(明清之际)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义和团运动 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收回利权运动 主张文明排外,通过"合法"手段并付出高昂代价收回部分路权。 辛亥革命 孙中山提出"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国民革命运动 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中共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还同美英帝国主义结成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 解读材料,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等。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金融业务。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典当、票号等传统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外商在1845年将银行公司植入中国的通商口岸。清末,外国银行不仅经营对清政府的贷款、而且操纵中国外汇市场,直接控制了中国金融业。受西方证券的影响,1872年轮船招商局发行了首张公司股票。1896年光绪皇帝批准设立"亦中亦西"的中国通商银行,民族银行公司由此产生。1904年和1908年清朝借鉴英日等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经验,设立了户部及交通两家国家银行。1903年后,清政府设立商部,对银行、保险立法,赋予商部兼管证券及保险的职权;规定户部为银行的监管机关。晚清的72年间,中国发生过13次较大的金融风潮。其中1910年上海发生金融危机,政府无力管理金融市场,社会陷入混乱。

  --摘编自孙建华《晚清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金融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对其评析。(1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79年-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积极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农轻重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