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答 案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故答案选D。

  2.A

  【解析】

  【详解】

  A.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2CO3溶液的pH=11.6,所以CO2+H2O+2NaClO=Na2CO3+2HClO不能成立;

B.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NaHCO3溶液的pH=8.6,所以CO2+H2O+NaClO=NaHCO3+HClO能成立;

C.NaCN溶液的pH=11.1>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CH3COOH+NaCN=CH3COONa+HCN能成立;

D.由表可知NaClO溶液的pH=10.3>CH3COONa溶液的pH=8.8,所以NaClO+CH3COOH=HClO+CH3COONa能成立;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信息迁移题,正确地把握题中信息"在复分解反应中,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是解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迁移应用,找到符合题意的选项,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A

  【解析】

  【详解】

  A.大理石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正确;

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Y中不能装固体干燥剂,故C错误;

D.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用图中实验装置制取,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可知反应类型为:固液常温型,通气体的收集装置可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的干燥应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剂。

  4.D

  【解析】化学反应就是断裂旧键、形成新键的过程。因此,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分别到达催化剂表面;接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两种分子分别在催化剂表面分裂为氮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氮原子与氢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结合为氨分子;最后,氨分子离开催化剂表面。 综上所述,D正确,本题选D。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分子的组成及分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分子的变化过程,结合题意,理解催化原理,找出合理顺序。

  5.C

  【解析】

  【详解】

  A.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故A说法正确;

  B.钙化中释放CO2的反应为:2NaHCO3+CaCl2=CaCO3↓+CO2↑+2NaCl+H2O,故B说法正确;

  C.吸收的CO2与钙化中释放的CO2的量不相等,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故C说法错误;

  D.碳循环中将CO2被海水吸收转化为碳酸,为无机物,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C。

  6.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中关于物质的叙述找到一些特征物质,并判断物质的情况,据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可推知B是二氧化碳,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可推知D是H2O,F是H2O2,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可推知E是CuO,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