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作业第2页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上海并非经济特区,故①错误;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上海金融业的活力,故②正确;上海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③正确;浦东的开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 C

解析 材料内容表述的是中国在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的相关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内改革的内容,所以A项不正确。广东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早于材料内容的时间,所以排除B项。D项是对内改革的内容,不是对外开放的内容,所以排除D项。

5.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C.改革开放政策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 C

解析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作出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