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转变,符合"封建"到"帝制"的转变,故D项正确。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出现于夏朝,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西周不是集体统治,是地方贵族和周王统治,君主专制在秦朝最终确立,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神权政治是指神权 (也就是教会势力) 大于世俗权利,与中国古代史实不符,排除C项。

3.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 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

B. 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 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

D. 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皇帝的决策受到来自行政部门和监察部门的反对而被迫收回,由此可以知道唐宋时期国家决策是由皇帝和大臣共同商议制定,故A项正确。B项只体现了材料的前半部分,排除。削弱皇帝权力的是行政运行机制而不是杰出人物,故C项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材料式选择题要把握住材料的中心,这是解题的关键。对材料的理解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全面性,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能以偏代全,二是准确性,不要曲解材料的原意。对选项的理解要注意说法是否符合史实;要注意说法与材料是否相关;还要注意说法是否体现材料的中心。

4.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A. 宣扬"知行合一"

B. 否定孔子思想

C. 反对"格物致知"

D. 强调主体意识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信息"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