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作业第3页

答案 C

解析 A项,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项,Mg比Al活泼;D项,Na与水反应比Mg更剧烈,故金属性Na>Mg。

9.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总数的三分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两性

B.b与d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水反应

C.c的单质能与强碱反应生成两种盐

D.非金属性c>d>b>a

答案 C

解析 a应为P,所以b为S,d为O,c为Cl;B项,SO2、SO3均能与水反应;C项,Cl2和NaOH反应可生成NaCl和NaClO两种盐;D项,非金属性应为O>Cl>S>P。

10.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且X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Y)>r(Z)>r(X)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X、Y两种元素可形成分别含有10e-和18e-的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推断,Z为O,所以X为H,Y为N,W为Na。C项,稳定性:H2O>NH3;D项,NH3为10e-微粒,而N2H4为18e-微粒。

11.为探究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②将一小段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③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

④将一小片铝投入稀盐酸中 实验现象 A.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C.反应不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