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 第一章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 第一章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作业第3页

  参考答案

  1.解析: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A项错误。坏血病的病因是血管内壁的胶原蛋白难以形成,所以容易出血,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所以能防治坏血病,故B项正确。维生素摄入过多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维生素A摄入过多将会引起中毒,症状为食欲减退、头痛、视力模糊等,故C项错误。牙齿变黄、掉渣是氟元素过多引起的,并非缺少维生素,故D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A、C、D的说法均正确。碘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碘在甲状腺中蓄积最多,它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甲状腺素能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促进三大供热营养素的合成与分解,参与体内热能调节,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幼儿缺碘易患呆小症,成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显然KIO3和NaCl的作用是不同的。

  答案:B

  3.答案:B

  4.解析:蔬菜、水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

  答案:A

  5.解析:从报告单可知,小王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偏低,应补充铁。

  答案:C

  6.解析:维生素A结构中左边为环烯烃结构,而非苯环,C项错。维生素A结构简式中-OH为醇羟基,A项错,总共含有5个双键,B项错。维生素A含有双键和醇羟基两种官能团。

  答案:D

  7.解析: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酱油加铁的目的是补充人体所需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答案:A

  8.答案:(1)③④⑤⑥⑦⑧ (2)用铁锅炒菜做饭会使少量的单质铁进入人体,与胃酸反应转化为可被吸收的铁 在炒菜过程中,醋酸能与少量单质铁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铁

  (3)①B ②C

  9.解析:(1)因Fe2+具有还原性,而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氧化性,因此,误服亚硝酸盐后,低铁血红蛋白中的Fe2+便被氧化成Fe3+而丧失输氧能力,导致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除亚硝酸盐中毒现象,说明维生素C又可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低铁血红蛋白,故本题答案应为B和C。(2)因金属单质的化合价只能升高,因此反应中还原剂必为Fe,氧化剂是乳酸(其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3)因乳酸亚铁属于低价铁的化合物,因此,用它可治疗缺铁性贫血。

  答案:(1)BC

  (2)乳酸 Fe 缺铁性贫血

  (3)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铁,如果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利用不良时,将使机体出现缺铁性或营养性贫血

  10.解析:淀粉遇碘变蓝色是碘的特性。维生素C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可以根据消耗碘水的多少判断溶液中含维生素C的多少,消耗碘水越多,说明溶液中含维生素C越多,因此橙汁含有维生素C多。因为要测定估算出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浓度),所以应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消耗碘水的量。试管大小与反应物中含有的有效溶质的量无关。从整个实验过程看,利用淀粉与碘反应的颜色变化可以测定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淀粉相当于"指示剂"。

  反应原理是用碘氧化维生素C,碘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由于维生素C易被空气氧化,所以滴定时不能剧烈摇动锥形瓶。

  答案:【实验原理】

  (2)蓝

  【实验记录】 (1)橙汁(或③)

  (2)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C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