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 "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 "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 符合题意;B 在材料中无体现; "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 C、D。故选 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士阶层的崛起

【名师点睛】本题以情景史料的方式命题,角度比较新颖,突显了高考试题的人文化的特点,重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能够高效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首先通过阅读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 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判断即可。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加强在史料解读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归纳,提升解题的能力。

6.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 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克己复礼"是春秋晚期孔子的思想主张,体现儒家的思想;"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属于早期的民本思想;"选贤举能"是墨家的思想主张,ACD项均没有体现融合的倾向,故排除。"礼法兼用"是战国晚期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融合,故答案为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7.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