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属于老子辩证法思想,故A项正确。儒家主张"仁""礼"思想,故B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中央集权思想,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 学游说之士,学士云集。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 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

C. 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 D. 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学术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诸侯国为了壮大实力纷纷广纳贤才,稷下学宫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故B项正确。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是西汉以后,故C项错误。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故D项错误。

4.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是下列哪种思想实施的结果(  )

A. 儒家学说 B. 法家学说 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文字说明至汉武帝时期已摆脱汉初的民贫国弱的状态实现了国家的富强,西汉初由于农民战争影响,社会状况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社会局面,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黄老之学",促使经济快速恢复,故C项正确;A和D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统治思想;B是秦朝实行统治思想,排除。

【点睛】黄老之学: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5.《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 强调"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