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论述的是对"陈桥兵变"历史的一个认识和态度问题。从古今历史学家对此的态度上看,双方都有所依据,但是宋太祖命官方修史是为了保障其地位的合法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在本题没有涉及考古学的内容;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说法太过偏激。

8. 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

A. 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B. 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C. 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D. 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两项均是唯心主义观点,而宋慈依据人体解剖、勘察现场等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断案的依据,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故A、B项错误,C项正确;"格物致知"的"知"是先天存在的"理",与宋慈通过现场观察得出的结果不同,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9.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得私于我""藩屏于我""不利于我""为天下之心"。本则材料是黄宗羲在论述法治思想时,认为在建立法治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上,如果出于为天下之心而立法,那是天下之法,是真正的法;如果出于为私心而立法,那是一家之法,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