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答 案

  参考答案

  1.D

  【解析】A. 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故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2.35g的食盐,故A错误;

  B. 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故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B错误;

  C. 因为次氯酸钠溶液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会使pH试纸褪色,故不能用pH试纸测次氯酸钠溶液的pH值,故C错误;

  D.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 NaOH溶液稍过量,可以保证盐酸溶液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故D正确故答案选D。

  2.D

  【解析】

  【分析】

  A项,加热使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碱性增强;B项,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做净水剂;C. TiCl4属于强酸弱碱盐,能够发生水解;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了盐酸,平衡右移,促进SnCl2的水解。

  【详解】

  A项,加热使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碱性增强,有利于除油污,A正确; B项,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做净水剂,B正确;C项,TiCl4属于强酸弱碱盐,水解可以生成TiO2·xH2O,加热失水可得TiO2,C正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了盐酸,平衡向氯化亚锡水解的方向进行,所以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应加入盐酸,D错误;正确选项D。

  3.C

  【解析】

  【详解】

  A. 反应的△H>0,△S<0,难以自发进行,故错误; B. △H<0,△S<0,焓变为主要因素,不能用熵判据解释,故错误; C.反应的△H>0,反应能自发进行,原因是△S>0,可以满足△H-T△S<0,能自发进行,可用熵判据解释,故正确;D. △H<0,△S<0,焓变为主要因素,不能用熵判据解释,故错误。故选C。

  【点睛】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H-T△S<0,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用熵判据来解释的一般情况下反应为吸热反应。

  4.C

  【解析】

  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的一步,所以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②的快慢,A错误;B.NOBr2是中间产物,而不是催化剂,B错误;C.正反应放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a kJ•mol-1,C正确;D.增大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D错误,答案选C。

  5.A

  【解析】

  【分析】

  A.加水稀释后,促进HCO3-水解,但Kw不变;B.碳酸氢根离子不可拆分;C.HCO3-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D.溶液遵循电荷守恒。

  【详解】

  A.25℃时,加水稀释后,促进HSO3-水解,n(OH-)增大,c(OH-)减小,由Kw不变,可知c(H+)增大,则n(H+)增大,则n(H+)与n(OH-)的乘积变大,选项A正确;B.NaHSO3为强电解质,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3═Na++HSO3-,选项B错误;C.HSO3-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则c(HSO3-)减小,选项C错误;D.由电荷守恒可知,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SO3-)+2c(SO32-),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稀释促进水解时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变化不同,明确电荷守恒、盐的水解原理的影响因素为解答关键。

  6.C

  【解析】

试题分析:A.Ni是固体,浓度为常数,改变用量对平衡无影响,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B.一定温度下给定的化学方程式的△H不会随着平衡移动而改变,只与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B错误;C.因外界条件为恒温恒容、Ni是固体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相当于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达平衡后又加压,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提高,平衡后其体积分数降低,C正确;D.速率关系未说明正、逆,不能判断是否已达平衡;因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