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案第1页

教学设计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3

  2.年级:高中二年级(上册)

  3.所用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版

  4.所属章节:第七单元第19课

  5.学时数:45分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3)》第七个专题"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点知识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技术、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等。具体地说,应引导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成就"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播放视频录像,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研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学会尊重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难点是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本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从题型上来看,对本课的考查主要是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通过古今中外科技成就的比较,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使命感。

  学情分析

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按时间线索梳理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