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 数学上第八单元《解决问题(2)》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 数学上第八单元《解决问题(2)》教案第1页

实验小学教学案

课题 解决问题(2) 课时 2课时 主备教师 牛丽莉 审核人 张艳丽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利用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加法的含义。

  3.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并切实解决,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 学

重 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 学

难 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 情

分 析   本课学习的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求和问题。学生开始学习这类问题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已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学生就可以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

  【情境导入】

  1.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

  生:想要!

  师:开动你的小脑筋。如果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准备10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

  生抓出4块橡皮,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6块橡皮。(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

  师: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橡皮吗?

  生:10块。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4块,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6块。把两部分加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橡皮了。

  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橡皮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我们一起数数原来是不是10块。师生齐数:2、4、6、8、10)你答对了,这个小礼物就送给你了。

  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猜一猜。

  老师领走了7个(出现情境图中的这一部分,另一部分"还剩的5个"不出现,板书:7个)。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桌子上的拿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如果桌子上的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10......但不可能少于7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

  师:老师没有拿完,桌子还剩几个?(板书:桌上还剩5个)

  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原来有多少个?)

  桌子原来有多少个,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桌上原来的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领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7+5=12或5+7=12)

  师: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2呢?"7+5=12(个)"又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老师领走的个数加剩下的个数等于原来的个数)

  3.指导写单位名称。

  师: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还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名称,(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师:解决实际问题在列式后,要口头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题目问:原来有多少个?谁会回答?

  生:原来有12个。(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这句话)

  4.如果学生前面没有说出5+7=12的算式,在解答后提问,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把还剩下的和已经用去的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巩固应用】

  1.教材第98页做一做。

  师: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的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并口头回答。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回答)

  师:对,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就是把已经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

  2.教材练习二十三第5题。

  让学生看图,将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给同桌听,再自己列式计算,订正,指名回答。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这两个问题进行反思。

  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这几个问题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原来是多少。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修订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