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部编本《9.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八下语文部编本《9.桃花源记》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1页



《桃花源记》教案(简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2、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

3、体会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寄托着作者自己理想的写作意图,认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桃花源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品味、领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资料):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四十一岁辞官回家后,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师: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期,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战争频发、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桃花源记。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世外桃源",就出自这篇文章,那么作者描绘的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二、读课文。

1、 读准字音: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余生听读并画读错的字。

(2)生点评,指出容易读错的字词 ,老师明确正确读音。

2、读出长句节奏和文言语感:

(1)播放课文朗读语音,学生听读,感受并画出长句节奏。

(2)请学生画出下列句子节奏。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齐读课文,读出文言语感。

3、读懂课文

(1)讨论: 预习中遇到的疑难字词,小组讨论。

(2)把全班分成两大组,相互提问。(内容是词、句、文意理解。提问方点评)

(3)老师出示重点词语,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4、复述课文。

(1)师:本文表达方式:记叙,本文记叙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2)文章围绕桃花源,如何安排故事情节的?

师明确(板书): 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3)请学生安记叙六要素和故事情节,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