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上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火山地震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火山、地震。小学常识课中已经介绍过火山、地震的知识。教材主要从现象上介绍了的有关火山、地震的一些基本特征、全球分布的特点,以及抗震自救的方法。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在进行火山、地震部分的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学生年纪小,对于火山和地震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素材的使用要十分谨慎。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2)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释放有关,因此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合的。教师在组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火山和地震的分布图,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自行得到这一结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2.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并能对照地图说出全球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

  4.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堂成果汇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自主学习、与人合作、表达交流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震防震知识的学习,树立奋发学习,努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念。

  2.通过国情教育,培养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火山地震的活动及其分布。

  难点: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四、教学设计思想

  科学的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懂得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来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鉴于汶川大地震救灾,本堂课力争着眼于上述目标展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目前的学生具有以下的特点:好奇心强、好胜心强、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做,因此,非常有利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但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限制,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善于引导、精心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总结者。教师通过主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