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案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上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到它带给我们是血的教训:加强地震安全知识教育,避震教育,各种防震的措施。

  (学生对5·12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并不陌生,以这段视频引入,让学生共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地震"知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学生读课本图4-35,总结地震、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

  学生自学后总结:

  (1)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

  (2)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3)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4)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5)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思考:世界地震带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学生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6)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7)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并观看课件。

  学生讨论后总结:

  (1)张衡与地动仪。

  (2)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如: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3)地震的防范: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

  (三)、巩固与练习

  视频:在发生地震的瞬间。

  学生在学习了"火山和地震"的相关内容后,再让他思考:当地震发生时,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自救?

   (四)、教学反思

《火山地震》一课是一堂信息技术整合课,本课是在最近地震频发的形式下准备的,它有一定的时效性。本课针对学生地震自救知识匮乏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地震的常识和自救的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