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案第1页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考点同步解读

  1.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2)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

  (3)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5)在我国的改革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要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6)改革要符合人民利益,调动人民积极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改革要协调好国民经济的比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比较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 指导思想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性质 "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目标 全盘西化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政治前提 削弱、放弃党的领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策略 经济改革失败,过早政治改革 稳妥推进 结果 失败、解体 成就辉煌 核心素养聚焦

  1.通过背景材料解读信息,认识苏联三次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改革的艰难曲折。

  2.运用比较法,比较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异同,认识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是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

  4.纵向地把握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苏联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用表格或箭头图示的方式来呈现历程、勾勒其曲折性。

  5.灵活运用一些与改革成效有关的包括数据材料在内的史料来鲜活地说明改革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6.联系专题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必修1专题九"苏联解体"来认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体会改革的艰难与渐进,总结教训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1.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6年赫鲁晓夫做《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

  2.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 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3.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理解: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

3.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形势;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