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选修1-1 1.2电场 教案 (1)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选修1-1 1.2电场 教案 (1)第1页

1.2电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1、电场:

  启发学生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理解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4-5说明:电荷A和B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

  (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

  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

  (2)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

  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

  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

  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

  提出问题: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不同,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因为电场具有方向性以及各点强弱不同,所以靠成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们用电场强度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2、电场强度(E):

  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且从小球受力情况可知,电场的强弱与小球带电和位置有关。引出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1)关于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详见P12)

  注意:检验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

指出:虽然可用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各点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来比较各点的电场强弱,但是电场力F的大小还和电荷q的电量有关,所以不能直接用电场力的大小表示电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