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2 2.3城市化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3城市化 教案第1页

2.3城市化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此课标要求有三个动词"运用"、"概括"、"解释",即要运用资料并通过资料来概括和总结,最后还要通过资料来解释。所以本节课中对资料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在能够运用材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城市化这种地理现象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使教学活动最终归结到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人教版的编排是先用图2.16来说明城市化的简明定义,再由这个定义转入说明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原因有哪些。第二部分即利用图表阐述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还运用了案例作为学习资料让学生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运用图表和案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的这种编排完全符合课标的要求,完全体现了运用资料让学生概括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依课本来设定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加入自己掌握的材料,这样就大有可能把一节课教授得符合课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4、解释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数据、图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城市化及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新课引入)通过前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城市等级是依据其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来划分的,且城市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前节课我们学习的"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等级的提升,意味着其非农业人口规模扩大和城市面积扩大。通常我们把这一变化过程称为城市化。

【板书】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1)城市化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发展)